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传统孝道国际学术会议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传统孝道的当代意义与多元对话”国际学术会议,此次会议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联合湖北工程学院中华孝文化研究中心、韩国圣山孝大学院大学孝文化研究所、韩国孝学会共同主办的。学校常务副校长冯惠玲出席会议并致辞。

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50余位学者莅会,会议收到论文42篇。来自美国的国际著名比较哲学与汉学家安乐哲教授、费乐仁教授、南恺时教授,韩国圣山孝大学院大学校长、韩国孝学会会长崔圣奎及11位韩国教授、台湾辅仁大学前校长黎建球教授、湖北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肖波教授,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教授、北京大学李翔海教授、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所长王泽应教授等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著名专家、人民大学相关专业教授葛晨虹、龚群、肖群忠、韩星、杨庆中、罗安宪、温海明等出席会议并发表论文。

在开幕式上,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教授应邀发表学术演讲,会议主办单位领导、湖北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肖波教授、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葛晨虹教授分别致辞。会议由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次会议秘书长肖群忠教授主持。

冯惠玲常务副校长致辞。她指出,孝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与首要道德,曾经对传统中国社会与民众生活发挥过持久与深远的影响,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它在一段时间受到轻视、否定和批判。近二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进步,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强,从官方到民间,对传统孝道都是非常重视的,大家深深感到,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也要积极吸取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传统与合理因素,这样才会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复兴中华民族文化,共建民族精神家园。因此,这次会议的主题顺应历史潮流,是一个非常值得学者们关注和讨论的学术与实践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是我国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人大伦理学是我国国家级重点学科,对于中国传统伦理及其传统孝道的研究,是人大的传统优势学科和研究领域。这次会议虽然规模不大,时间不长,但却是一次专题性的、高端的学术盛会,通过大家的发表与讨论,一定会实现预期的目标。

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过程中,亲子关系在世界各个地区都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传统孝道在当代社会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与价值?儒学文化圈的不同国度和地区乃至在世界各地,研究代际关系和儒家孝道的学者,在学术研究和实践弘扬方面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围绕会议主题,学者们分别讨论了如下几方面的问题:一、传统孝道的文本与历史演变;二、传统孝道的问题及其义理研究;三、多元文化与宗教孝道观的比较研究;四、传统孝道的当代意义与反思;五、传统孝道的实践弘扬。

从总体上看,论文质量较高。对文本与历史进行了新的诠释,一些材料与解释角度都很新,如楚简中的孝道新材料,对一些经典文本如《礼记》的新的解释角度。在义理与问题研究方面,对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孝文化的四维结构、孝道的生命本位意识、仁孝关系的研究都有深化。在多元文化与宗教的孝道观研究方面,我们看到了对古代雅典社会的孝系统的专文,也有对韩国佛教派别的孝思想的研究,有些学者对中国五大宗教在孝道观上的殊异与相通的研究,对孝道宗教意蕴的研究都相当深入。

韩国学者对韩中孝道研究与韩中交流的论文,为我们提供了韩国社会的当代孝道实践的宝贵经验,表达了进一步交流的共同愿望。在孝道当代意义的重估与反思方面,学者们的研究深刻把握了时代变迁给孝道带来的冲击,我们必须建立亲子平等的新孝道,也充分认识到了孝甚至忠,这些核心价值对于建设当代社会精神文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建设和谐世界的意义。在孝道的实践价值及其弘扬方面,学者们的研究大多建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呈现了孝道文化在祖先祭祀方面的文化遗存及其背后的意义,论述了孝道的关怀与制度正义对老龄社会的意义,还论述了为了增强家庭和谐的家庭成员的对话模式,旨在支持青少年行孝的孝的福祉奖励制度,孝文化对建设法院文化及对建构青少年德育体系的意义。

总之,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从历史研究到现实研究,从形上之思到实证调查,学者们对本次会议主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的挖掘,进行了富有意义的讨论与交流,达到了会议预期的目的。

随着中国社会及儒学文化圈对传统价值与孝道的重视,学者们还会持续关注孝道问题的研究,以回应时代的需要,为儒学价值的复兴与和谐世界的形成继续做出学术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