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推荐|《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0年第1期(总第25期)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总第25期 |
主编:汪信砚 主办: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创刊时间:2001年 出版周期:一年两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2001年创刊,自2007年以来连续三次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
本集刊从2015年起改版,每年出版两期,主要发表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论文、评论和学术信息,主要栏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等。
· 生态文明研究 ·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研究 ·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 · 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对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启示 吴昕炜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21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新进展 肖小芳 王晓升
论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中的环境正义维度 王雨辰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西北模式” 郇庆治 张沥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意蕴 裴艳丽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共产党宣言》看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初心 彭继红 李姝丽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赵凯荣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
——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刘建卓
人的本质观的深化与异化观的转变
——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种考察 杨晓然
再论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以《哥达纲领批判》为文本媒介 陈静
马克思哲学何以是改变世界的哲学 吕世荣 聂海杰
论经济因素的政治力量
——基于晚年恩格斯的视角 李志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社会心理范畴 贾孝敏
论精神生产概念的界定 刘义胜
论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 庞艳宾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何萍
冯契对“中国向何处去”问题的哲学回应 刘明诗
李达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探索 王冬晓 周可
本雅明神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生成逻辑 郭广
阿伦特与马克思的政治思想比较
——关于劳动、暴力与自由问题 武星丽
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与形而上学
——对鲍德里亚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批判性反思 卢影
规则与有效——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规范性 韩旭泽
浅析阿尔都塞对《资本论》的哲学阅读 徐子越
范畴文明的辩证法
——新时代人类文明形态的理论自觉 郭夏
新发展理念的中国路径与时代价值 孙德忠
重审中国宗教信仰缺失论
——兼谈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曹彦
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本性与理论宣传教育的生活范式 黄禧祯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戴圣鹏 代琼花
论思想共识凝聚的文化向度 陈娜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2001年创刊,2007年以来连续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集刊主要刊载反映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最新成果和前沿动向的文章,包括论文、译文、前沿评论等,常设栏目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等。 本集刊每年出版2期,分别于6月和12月出版。热忱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赐稿。 1.来稿格式要求如下:“正标题”黑体三号居中;“副标题”楷体四号居中;“作者姓名”楷体小四号居中;“摘要”(约300字,要求能够客观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信息)楷体五号;“关键词”(3~5个)楷体五号,中间以空格隔开;“作者简介”(30~50字,内容包括单位、学历、学术职务、职称、主要研究领域)以当页脚注方式标明,宋体小五号;“基金项目”在正标题右上以“※”标注,页脚注明项目名称并在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正文内容为宋体五号,段落设置为最小值18磅;文末须附上标题、作者姓名、摘要及关键词的英文译文。 2.来稿文责自负,必须遵守学术规范,重复率控制在20%以内,所有引文均须注明出处,并务必核对准确。译稿还须附原文和原作者授权书。文章不设置文末参考文献,引文注释一律采用当页脚注形式,字体为宋体小五号,单倍行距,每页重新编号,引文注释格式示例如下: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42页。 ②陶德麟主编《社会稳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第50页。 ③王炳书:《实践理性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第80页。 ④[英]卡尔·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杜汝楫译,华夏出版社,1987,第25页。 ⑤[美]爱尔文·马奎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李真译,载汪信砚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1)》,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第205页。 ⑥王锐生:《唯物史观:发展还是超越?》,《哲学研究》2002年第1期。 ⑦李超元:《论虚拟性实践》,《光明日报》2001年9月25日。 ⑧Kenneth N. Waltz,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New York:McGraw-Hill Publishing Company,1979,pp.668-698. ⑨David Baldwin ed.,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The Contemporary Debate,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3,p.106. ⑩Krause Knar and James N. Roseau,eds.,Contending Approaches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9,pp.101-112. 3.除本刊特约稿件外,来稿以8000~10000字为宜。所寄文稿必须是校对准确的打印稿,并请同时提供Word格式的电子文本。 4.请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后,本刊将在三个月内答复是否采用,超过三个月未回复即可自行处理。 5.稿件一经刊出,即付稿酬,并寄样刊两册。 6.来稿请寄: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编辑部(邮政编码430072) E-mail:whumzyj@126.com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