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学人专访 | 刘庆红:聚焦弱势群体和基层社会问题,做 “顶天立地”的学术研究

640.png

刘庆红(Ryu Keikoh),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与跨文化教育中心研究顾问 (Advisory Committee Member for Stanford Program on International and Cross-Cultural Education, Stanford University),日本经营伦理学会常务理事,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伦理经济学与管理哲学。在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与哲学等领域曾出版多部关于中国,美国和日本研究的学术著作,并被学术界认为是少有的精通中、日、美三国学术语言与文化语境的跨文化、跨地域、跨学科的学者。

近期在中国出版的主要中文著作有:

《日本高校信息公开研究:面向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人民出版社,2017年),

《组织氛围与伦理经济:在华日企组织伦理氛围之经济学分析》(科学出版社,2019年),

《利他之心:稻盛和夫商业伦理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21年),

《商业伦理学原理:市场逻辑与利己主义批判》(科学出版社,2022年),等。

这些在中国出版的中文学术著作也均取得来自美国、日本社会和学界的积极反响。2021年,刘庆红被日本经营伦理学会授予第一届“水谷雅一学术賞”,以表彰他在哲学与伦理学领域所取得的跨文化、跨地域、跨学科的学术成就。

应用伦理学已经不仅仅是已有伦理学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应用,由于伦理基准的不同,对于很多应用伦理学问题而言,都不存在唯一正确答案与认知,对它们的研究更需要一种跨学科的思维与实践。我们在2022农历虎年春节前夕,特意专访了任日本经营伦理学会常务理事的刘庆红(Ryu Keikoh)教授,请他结合自身求学、教学与科研经历谈一谈对中国的应用伦理学的学术研究与应用实践的一些看法与建议。以下为刘庆红教授书写的访谈文稿。

问  答

您一直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方法,推进“顶天立地”的学术研究,请您向中国学者介绍一下您的研究?

我主要从事哲学、经济学、教育学与管理学的跨学科研究,主要研究纵向涉及伦理经济学和管理哲学的跨学科研究,横向涵盖中、日、美三国的教育学与老年学的跨文化与跨地域的比较研究。我在中、日、美三国都有获得博士学位的求学经历,在哲学、经济学、教育学与管理学这四个领域都接受过中、日、美三个国家严格的博士研究学术训练与考核,用中国的老话来说,算是“科班出身”。 因此,我可以很幸运地从事以哲学和伦理学的抽象理论为起点(即顶天),到社会科学的具体实践应用为终点(即立地)的 “顶天立地”的跨文化、跨地域、跨学科的学术研究。

我一直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方法,推进“顶天立地”的学术研究是因为,每一门学科都有对应的一套成熟的,看世界、做研究的方法论。每个学科的学者都会认为自己所从事的是客观公正的科学研究。但是,世界上究竟有没有绝对客观公正的东西呢?社会科学没有,人文科学就更没有了吧。事实上,我们大家都是各自带着“有色眼镜”在看世界,用我们各自所掌握的固有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这本身已经无可避免地带有自身价值判断的意味了。正因为此,我在强调,学术视野必须应该是跨学科的、多元化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更接近我们致力于寻求的那种客观与公正的科学研究。

您为何一直强调伦理学的研究需要聚焦弱势群体和基层社会问题?

是的,我一直强调伦理学的研究需要聚焦弱势群体和基层社会问题;多做“接地气”的而非抽象阐释的研究,是伦理学服务于现实生活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伦理学研究的道德现象,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社会越来越开放,生活越来越复杂,现代社会对法律、对秩序的依赖越来越大,但是人们的道德感越来越淡漠了。我与大多数学者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伦理学是穷人的学问”,因为伦理学不是仰望天空的那种意识形态的研究,而是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道德现象、人际关系的研究。在目前的中国,弱势群体及基层社会的道德问题尤为突出,却又易于为社会所忽略。所以,我们更需要聚焦弱势群体和基层社会问题的研究,真正让学术接地气,以解决实际问题。目前,不少“理论阐释”型学术论文,其从固有结论出发,提纲是逆向思维的,过程仅追求自圆其说。这样的“理论阐释”研究是否真正有价值,社会基层的民众最有话语权;毕竟,学术应该追求真理,学者要敢说真话、要有守护社会正义的良知与责任感。

许多中国读者是在您的著作《利他之心:稻盛和夫商业伦理思想研究》一书中认识到您,祝贺您在2022年初又出版了《商业伦理学原理:市场逻辑与利己主义批判》一书,请您谈一下这次出版的初衷。

在2021年之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的《利他之心:稻盛和夫商业伦理思想研究》一书,深感中国读者们的喜爱,非常感谢。在新冠肺炎病毒袭击并席卷全球的这两年,各国的经济都遭受重创,对社会的发展和民众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我从中感悟到了许多研究视点,开始反思经济发展与企业活动中的种种问题,并探索建构新的商业伦理学原理。其中,“企业和社会”的关系及企业的伦理经营是我关注与思考的重点。特别是在面临社会突发事件等危机时,企业必须要有“利他”的伦理观念以及承担社会责任的认知。202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商业伦理学原理:市场逻辑与利己主义批判》,作为面向中国读者介绍我的商业伦理学研究系列专著中的一个开篇,激励我以此为切入点,在进行商业伦理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地拓宽研究视野,加深研究功底,以期为未来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建言献策。

谈谈您对当下应用伦理研究的难点与课题的认识?

当前,虽然社会发展超前,但是引领或指导社会发展的应用伦理的研究与参与存在着滞后的问题。当社会在经济等活动中暴露出种种问题时,当社会面临突如其来的各种危机时,我们何以应对?不得不说,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尤其在当下社会不确定性较高的非常时期,如何应用伦理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同时,应用伦理对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现阶段它却成为一项很多研究者和管理者避而不谈的学术用语。其主要原因在于“研究领域”及“研究方法”两大课题难以攻克。

从“研究领域”而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者对伦理学不了解,很难确定具体的应用伦理研究领域;伦理学界又对应用伦理不够重视,没有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如何从跨学科视角,确定应用伦理的重点领域,实现应用伦理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这是要解决的难点之一。从“研究方法”而言,数学方法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通用方法,但数学方法和定量方法在伦理学领域还没有得到有效应用,使得伦理学在研究方法方面难以得到广泛认同。另外,传统的伦理学的文本诠释和演绎推理方法也无法为应用伦理提供足够的方法论支持。如何构建应用伦理的方法论基础,也是应用伦理继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难点。

想请您结合哲学与伦理学的学科范式,谈谈应用伦理学到底是需要科学思维还是人文思维?

在哲学和伦理学领域,我始终认为自己还是一个小学徒。我只能从我个人的求学、教学与科研的经历谈我个人的一点感悟,那就是在伦理学的研究也好,还是在市场上的应用也好,它更需要科学的依据和方法,而社会及市场经济更迫切地需要伦理学的实际应用。据我所知在中国,前不久应用伦理学刚刚成为一门新学科,我想这也是未来的一大趋势。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和社会意识到,伦理学也要有科学的依据和方法,伦理学的重要性便是从理论到应用,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化,并由此产生的良好社会风尚、秩序及效益。

如果是谈伦理学的学科范式,只是讲科学思维和人文思维还是会抽象一些,不太好概括。我们可以更多关注伦理学研究的不同范式、逻辑论证与经典诠释。现代伦理学往往更多强调逻辑论证;而传统伦理学,像儒家伦理和基督教伦理,更重视从经典诠释中引申伦理普遍原则。而逻辑论证和经典诠释也代表了科学思维和人文思维的主要特点。如果只强调经典诠释则会偏向主观,只强调逻辑论证则会偏向客观,最好是两者相互结合,而学术论文的价值多会以文章的学术客观性作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来评判。

国外的应用伦理学的研究与教学是一个什么现状,是如何做的?

过去几十年中,没有哪一门学科像应用伦理学这样在欧美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从应用伦理学的社会价值而言,应用伦理学不单纯是对已有伦理学理论的实践应用,而更是在应用情境中确定适用的伦理学选择,这是伦理学“情境知识”和“地方知识”的体现。我个人一直强调要从“情境化”和“地方化”的角度分析应用伦理学与区域或社会的关系。那就是,应用伦理学的本地化研究非常重要,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

当下应用伦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只有三种:第一、从伦理学到应用学科的路线;第二、从应用学科到伦理学的路线;第三、应用学科和伦理学的综合路线。我个人认为,应用伦理学的第三种研究方法,应用学科与伦理的沟通、联结与融合,应该是应用伦理学的理想认识思路。但这种研究方法难度很大,需要研究者系统地掌握应用学科和伦理学各自的学科体系,只有得到跨学科的学术认可,才能有具有说服力的学术贡献,而绝非仅看对方学科的参考文献,读几本书这么简单。没有跨学科的学术认可,应用伦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就是一纸空文。

国外应用伦理学的主要研究与实践方向?

应用伦理是当前中国的热点,新的学科生长点,但在国外,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学科。应用伦理学的主要研究与实践方向包括环境伦理、生命伦理、公共健康伦理、科技伦理、行政伦理、企业伦理、网络伦理与宗教伦理等等。在国外,应用伦理学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更多地被配置到了应用的学科。例如,商业伦理是商学院的必修课,政治伦理是政治学科的基础科目,教育伦理是教育学院的必修课,医学伦理是医学院的必修课等。还有一点就是,西方应用伦理学,更强调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这也是我最新出版的中文书籍的副标题为何是,市场逻辑与利己主义批判的原因。

另外,谈及应用伦理学的主要研究与实践方向,我们必须要结合“伦理学体系”的概念来解释。“伦理学体系”由“元伦理”、“规范伦理”、“应用伦理”三部分组成。如果从强调“应用伦理”的角度而言,我们可以分析“应用伦理”与“元伦理”、“应用伦理”与“规范伦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应用伦理”可以影响“元伦理”的话语形式,由“情境知识”出发,反溯到“伦理实在”;“应用伦理”和“规范伦理”也有联系,其有助于确定不同道德原则在不同情境下的价值阶位与适用性,更能突出应用伦理的价值。伦理学理论在应用伦理学上的“应用”的方式主要是,把一种或少数可能最有帮助的伦理学理论应用于某一个应用领域而不是其他领域,而不是将一种伦理学理论系统应用于全部应用领域,因为我们不能期待一种伦理学理论在所有的应用领域中都适用并且能够提供唯一的正确解决方案的。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将应用伦理学的解释建立在权宜考虑的基础上。

在您看来,中国应用伦理学研究的前景如何?

我认为当下中国应用伦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当下的中国应用伦理学界对传统思想的借鉴还不全面,也没有重视中西思想对话的可能性。例如说,中国市场经济还有待完善,企业伦理失范行为比较普遍。应用伦理,尤其是商业伦理,具有必要性和广泛前景。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方面,中国经济具有特殊性,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取得了经济发展的成就,传统的应用伦理则无法解释这样的发展模式,需要新的应用伦理研究范式,这是对中国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世界范围内应用伦理的贡献。目前中国的大学越来越重视学科交叉和跨学科研究,很多大学建立了跨学科研究院和研究中心,为应用伦理研究奠定了好的基础。

在几何学中,确定了两点,就能知道通过这两点的直线的方向,但在对于人的定义中,别说两点三点,哪怕知道一百个点,也不足以确定此人的真面目。人,不能简单概括为善,或者恶。但是,社会科学就是对人性的解读,从这个意思上来说,尤其中国的学者基本都是有深刻哲学思想、有坚定政治信念,这是与西方学者很大不同的一点,因此我认为中国应用伦理学研究的前景充满了活力与美好前景,我也坚信中国的应用伦理学研究必将是世界学术的一个重要补充。

也请您谈谈您自己的学术展望?

2020 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全球性的政治、经济、伦理、社会和文化的连锁危机,整个世界的撕裂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席卷而来,人类社会由此充满不确定性。有学者甚至声称,人类历史将由此划分为疫情前与疫情后阶段,且新冠肺炎疫情将会永久地改变世界秩序。类似的观点中存在一点共识,即这场疫情已经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将会影响和规范人类的未来走向。未来会是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时代,但作为解决这些现代社会日益复杂和困难问题的基础,伦理现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当今学界,跨学科系统探讨伦理研究如何应用的学术专著不是很多。因此,我将研究视野专注于这一领域,继续进行跨学科的分析与探讨,希望以自身绵薄之力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并使伦理经济学和管理哲学在更加定量化、教育学与老年学在更加理论化的学术体系构筑上得到更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最后,您对中国学者还有什么建议吗?

综上我对当下中国学术现状的理解,也谈不上建议吧,我想从几个方面提三点我个人的感悟,请中国学者参考。首先,必须深入挖掘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构建基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应用伦理体系。其次是扩展研究视野,在中西思想比较的基础上,探索应用伦理的新路径与新方法。最后一点是,更多关注学科交叉与跨学科方法的应用,使不同学科的思想资源和方法体系能够在应用伦理研究中得以综合。

最后,我想向迄今为止在我的学术道路上给予我帮助、温暖、鼓励的中国学者和学友们表示深深的感谢。特别是,要感谢为我带来思考的源泉、拓宽我思想的疆界的中国的学术前辈和同仁。今日世界,没有哪个地方是一处孤岛,人类世界,只有共生共存,才是伦理关怀,才是发展之道。在此我也祝中国的学者在新的一年里,在学术研究上取得更大的成绩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