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叠加起城市文明新高度
最近,朋友圈被一段只有10多秒的视频“暖”至刷屏。河源市龙川田心村一乡间村道,一男子骑自行车摸黑赶路,一驾车路过的私家车主主动为其送“光明”,并护送到安全地方才离去。这位好心私家车主在朋友圈暖心地写道:“很高兴能遇见你,还把你送到了路口,再见!”
善行何须分城乡,文明何须分早晚。这位私家车主做到了“让每一次相遇都成为礼遇”,故无人不为之感动。这也验证了一条永恒不变的城市“暖心”法则——善待每个群体是城市的良心,而友善对待每一个人,则是城市盛久不衰的骄傲。
之前,笔者也在朋友圈看到过一条微信,是说“下班路上,在过斑马线时,一位大叔把车停下,挥手示意我们先过。走过去后,我对大叔竖了个大拇指。得到司机礼让的人们,请不要吝啬你的赞扬。”笔者以为,给司机竖起大拇指这一感恩之举着实让人印象深刻。如果说司机礼让行人是一种文明善行的话,那么行人对司机善行的回应,无疑是更有情感力量的善意表达。
多年前,“中国式过马路”遭网友口诛笔伐和调侃戏谑,礼让成了一句口号,斑马线上事故频发。而如今,在汽车数量剧增的背景下,人车冲突却有所缓解,“我礼让、你先行”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我们会发现,在道德上行的轨道上,总有一股不可忽略的能量与善行相伴相随,这就是我们面对善行、接受善行时所作出的回应。这种回应可以是一个大拇指、一个微笑,也可以是一次点头、一句谢谢。当礼让者的友善与受让者的友善都得到良好表达,两种同样美好的品德相互交织,必定能激发出更大的向善力量,让更多人自觉自愿地参与其中。
友善,是每个人心里的一种期盼,也是城市共同的情感诉求。但行善与受让不是割裂的,而是互动式的、有共鸣的。我们不必害羞、不必吝啬,大声地道一声“感谢”,让善意和真诚交流碰撞,时间会给我们一个最好的结果。
知恩而后有善行,小善渐而大德生。一个个善行义举,足以叠加起城市文明新的高度。善行义举可以释放出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为城市树立起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文明标杆,带动整个城市形成从善向善的良好风气。
城市是我们的根、我们的家,每个人都希望“根”发达、“家”美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都会受益。不要把自己当作城市文明的旁观者,而是要以“主人翁”的姿态,行主人之事、尽主人之责,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行动,共建方能共享。
(来源:河源文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