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校舍是租的老师是短聘的”,不能让民办职校自生自灭

关于职业院校的乱象,近几年频频被曝光。但这起事件中所暴露出的个别民办职业学校的真实状况还是让人诧异——校舍靠租,老师靠“临时工”,甚至连基本的教学、生活条件都达不到,也就难怪学生靠“哄”了。

不过,这样的学校尽管“简陋”,但却并非“山寨”“野鸡”学校,而是受到国家承认的“正规军”。也正因为此,面对这样的场景,除了学生吐槽,更要严肃追问的是,它到底是如何获得招生资格的?

比如,《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规定,高等职业学校内须配备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一般不能少于70人。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所民办职业学院一共仅有教职工6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甚至只有30多人。这说明它本身就未能达到国家对职业院校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另外,该校还被指存在实习收费不透明的问题。

此类从软硬件条件到管理都问题重重的民办职业院校到底有多少,目前还未见有权威数据披露,但民办职业院校发展参差不齐的现象的确有一定的普遍性。对于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要加强监督、规范,对于那些办学条件和资质不达标的学校,就应该建立动态退出机制,避免其“误人子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近些年从国家到地方,都要求加大职业教育发展力度。这个过程中也要警惕地方政府对办学标准“放水”,避免学校和地方监管部门互相“配合”——前者为追求办学规模而降低标准,或对乱象“睁只眼闭只眼”,后者投机性涌入,最终放大职业教育的“水分”。

除了明确标准、落实监管规范,另一方面也得对职业教育有更多的“保驾护航”。一定程度上说,目前一些民办职业院校的“窘境”,除了与自身能力的不足有关,也和它的生存环境有着很大关系。通常来说,社会对职业教育仍存“偏见”,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也存在着一条“鄙视链”,比如,普通高校一般比高等职业学院在地方上受到更多的重视,而职业院校中,公办和民办又往往被区别对待。不夸张地说,民办职业院校可能在地方财政投入序列中处于最边缘的地位。这样一种“先天不足,后天受歧视”的状况,自然限制了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

为此,近些年来,关于加大对职业院校尤其是民办职业院校的呼声不少,国家政策也有相应的要求。如去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就明确提出,各地在保障教育合理投入的同时,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要向职业教育倾斜;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职业教育,拓宽办学筹资渠道。

因此,总体上看,对于民办职业教育,既要抓好监管规范,避免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也要加快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为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建立更明确的预期,不能让其自生自灭。如此双管齐下,才能真正让职业教育迎来春天。尤其要指出,对于职业教育发展不足的问题,一种较普遍的归因是社会存在“学历崇拜”,对职业教育带有偏见。这种看法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要让社会更加信任职业教育,各级政府首先要对职业教育有更多的规范和重视,在做好监管的同时,也剔除在政策、财政投入等各方面的偏差,以此真正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也为社会理性看待职业教育树立“榜样”。(朱昌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