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扶贫慈善直播”岂能卖惨赚流量

时下,直播网站、短视频平台上出现的涉贫主题视频激发了网民的公益爱心,使之助力慈善扶贫。但有些直播、视频有意诱使网民将个别贫困现象等同于普遍现象,将视觉贫困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绝对贫困,利用“人们心灵深处的柔软”吸粉赚钱。西南某县一名驻村干部认为,此类炒作忽视扶贫干部多年来的成绩,不顾深度贫困地区已大有改观的实际情况。(10月14日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这些打着慈善名义进行的自媒体直播、视频,标题往往很煽情,诸如什么“爷爷下跪那一刻,我把自己看哭了”“自己的衣服都穿不成了,他的愿望却是给妈妈买一套新衣服”等等,确实很吸引眼球,让人看了标题,就想点击视频观看。打开视频,内容更是凄惨,破烂的衣服,发霉的饭菜,家徒四壁的茅草屋,等等,让人不忍直视。视频结尾,往往是拍摄者送上一些衣服、文具、粮油等慰问物资,彰显自己的爱心与责任。

看上去,一切都是那么真实,那么让人感动,但是当你信以为真,频频点击这样的短视频,为视频拍摄者点赞,甚至是慷慨打赏之后,背后的真相,或许是完全另外一个样子。据西部某地区扶贫干部反映,此前有所谓爱心博主以扶贫之名,将村民带到已经不住或者只在从事农业生产时居住的老村落、老房子中拍摄此类视频。而媒体记者深入调查发现,一些短视频创作者,采用诱导性提问、精心摆拍等方式,来虚构一些地方的贫穷,虚构一些留守老人或孩子的凄惨生活境遇。其最终的目的,则是吸引眼球、赚取流量,然后通过打赏、接广告等方式实现变现。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全国各地在扶贫攻坚工作上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虽然我们不能说已经彻底消灭了贫困,但是,按照从中央到地方制定的扶贫和脱贫标准,像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这样的现象,确实少之又少了。而一些短视频创作者,把个别现象当成是普遍现象,通过虚构、摆拍等方式,来营造一些农村居民极度贫困的现象,不但违背事实,同时,也是对全国成千上万扶贫干部辛勤工作和默默奉献的一种亵渎与抹黑。

正如一些网友所说,对于扶贫,我们既没有必要歌功颂德,但也绝对不允许刻意抹黑,只要客观真实地反映现实情况就行了。尤其是一些自媒体从业者,其拍摄视频的初衷,本来就目的不纯,所谓的“慈善直播”不过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幌子,在他们的镜头前最终呈现出来的东西,必然是变样、走形、失真和虚假的。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不能等闲视之,应该加强监管和约束。本应担负起监管责任的平台运营商,在利益诱惑下纵容弄虚作假和炒作热点等行为,助长了直播贫困类短视频泛滥。平台应加强对扶贫慈善类直播、短视频的规范,真正使广大网民清醒、理性地看待当前我国扶贫工作的巨大成果和现实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