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6少年疏散失火居民楼,见义勇为背后是日常化演练

学校组织的安全教育、应急疏散演练,成为关键时刻救命的技能,这显然是比“少年勇闯火场”更让人欣喜的现象。

▲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那天真是多亏这帮孩子们了,听到他们的呼叫声,我才知道着火了”,近日,保定6少年帮助起火的居民楼撤离事件引发舆论关注。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9月19日下午放学后,保定第七中学的6名初二学生在小区内运动场打网球时,发现27单元楼冒出了滚滚黑烟。在报火警后,几名少年跑进单元楼,从一楼开始挨家挨户地敲门,叫居民撤离。此后,仅用15分钟,全部居民完成了撤离,无人员伤亡。之后,所在学校为他们授予了“见义勇为好少年”荣誉称号。 

水火无情。一场突发大火,没有造成任何伤亡,无疑值得庆幸,见义勇为的6名学生则该记头功。  

发现火情后,第一时间报火警;在发现用自身的力量救火无效后,又认真权衡现场情况,及时组织居民完成了撤离,确实是“勇敢、冷静”,有胆有谋,这样的见义勇为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自然该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褒奖。  

为6名学生的行为点赞,是为了认可他们的“有策略”,而不是提倡和鼓励未成年人见义勇为——面对危难,孩子和老人本就该首先成为被保护的对象。

这次疏散成功的确跟几名学生的见义勇为休戚相关,但不能只归结于此——据报道,6名少年之所以能临危不惧,报警、救火、疏散居民做得像模像样,学校此前组织的应急疏散演练功不可没。

这几位少年所在的“学校每个月都认真进行应急疏散演练,训练孩子们在面对火灾、地震等灾害时的逃生技能”——学校组织的安全教育、应急疏散演练,成为关键时刻救命的技能,这显然是比“少年勇闯火场”更让人欣喜的现象。

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让安全教育真正抵达到民众口中、心中、脑海中,转化为一种应急本能,具备火灾逃生的救助技巧,更多人才能像这几名学生一样,交出“临危不乱有序疏散”的完美答卷。

故而,在欣慰之余,无论是学校、单位,还是社区,也不妨借此改变以往“安全教育走过场”的惯常现象,让每个人都具备应急自保的技能,让更多人都能在火灾来时知道做什么、怎么做。

□胡欣红(教师) 原载于新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