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

八首“立冬”诗五首出了错,百万阅读无人指出

今年11月8日是立冬日。同往年一样,在这一天,关于“立冬”的古诗词又热了起来。一个粉丝数达6000多万的微博大V在这天早上7点多就贴出了八首关于“立冬”的古诗,阅读量超百万。但记者点开这些诗词发现,8首诗中有5首存在差错。而让人惊诧的是,千余转发与评论,竟无一人指出。

andrea-natali-otjiUhq5Zcw-unsplash

先来找找茬

这些诗中的错误你能看出几处

立冬

(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

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

恍疑雪满前村。

立冬

【元】陆文佳

早久何当雨,

秋深渐入冬。

黄花独带露,

红叶已随风。

边思吹寒角,

村歌相晚春。

篱门日高卧,

衰懒愧无功。

立冬日作

【宋】陆游

室小财容膝,

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

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

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

随处一欣然。

《立冬节斋宿竹宫悼姚高士》

【宋】程公许

竹宫冬孟严斋祀,

深注炉香跋烛花。

凋尽庭梧风摵,

幽思也到羽人家。

立冬夜舟中作

【宋】范成大

人逐年华老,

寒随雨意増。

山头望樵火,

水底见渔灯。

浪影生千叠,

沙痕没几稜。

5首古诗出现差错,有的还很低级

11月8日早晨7点刚过,该微博大V便发布了这条既贴合日常生活又有点文艺范的微博。记者点开这八首古诗,粗略浏览了下,发现有两首诗竟出现少字漏句的低级差错。这让记者不得不认真审视这8首古诗。记者将这8首诗发给南京作家素纸霜毫,她对古诗词颇有研究。很快,我们就发现,这8首诗有5首出现了差错:

第一首《立冬》,作者错写为“李白”。其实这首诗是明代书商为赚钱伪造的。这首诗在网上流传很广,最近几年一到立冬日它就会被众多网友分享。很多官微都上过它的当。去年立冬前后,记者采访了李白研究大家郁贤皓教授,郁教授明确告诉记者,李白从没写过六言古诗。

第四首《立冬》,博主错将诗作者“陆文圭”错写成“陆文佳”。陆文圭是江苏江阴人,宋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宋亡后隐居不出。南京作家素纸霜毫认为,这首诗第一句“早久何当雨”也有问题,“早”应为“旱”之误;而第六句“村歌相晚春”中的“春”,她怀疑应该为“舂”。“春”字的韵脚也和前文不合。

第五首《立冬日作》为陆游作品,第一句“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稍微想一下就会发现,就知道“财”应为“才”。记者查了下陆游诗集,发现他的《秋冬之交杂赋》有一句:室小才容膝,门低每触冠。“财”为“才”之误,确凿无疑。

第六首《立冬节斋宿竹宫悼姚高士》,第二句“深注炉香跋烛花”,“注”应为“炷”。古诗词中,涉及到香的,都用“炷”,是量词,也是动词,燃烧之意。王安石有句:“深炷炉香闭斋阁”,元好问也有诗:“深炷炉香睡息匀”。

这首诗还出现一个低级差错,即第三句“凋尽庭梧风摵”,竟少了一个字。这是一首宋人的七绝,每句七个字,第三句却成了六个字。经查证,这句诗应为“凋尽庭梧风摵摵”。

第七首《立冬夜舟中作》,为范成大的一首七律。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而博主却只写了六句,将最后两句生生漏排了。

此外,素纸霜毫还认为,第二首诗《次韵古愚立冬日观菊》也有疑问,第三句“清於檐卜香尤耐”,“檐卜”应为“薝卜”,是栀子花别称(也有说是郁金香)。不过,她认为这也可能是古人写错,权当通假字看待吧。

即便将“檐卜”当作通假字,不算作错误,这八首诗竟还有五首出错。

这些差错,有的很隐蔽,如作者名出错;有的需要稍加思考,如“才”错为“财”;有的却极其简单,如少字漏句。

8首古诗,如今阅读量已达122万,有1100多人转载,跟帖200多个,点赞数也有1300多。然而,有些意外的是,在翻看完这条微博1000多的转发和跟帖后,记者发现,有夸赞“好诗”的,也有说“看完还是觉得李白的‘醉看墨花月白’最好”的,竟无一人指出这些差错。

素纸霜毫告诉记者,以她的阅读经验,网络上的古诗文校对质量堪忧,讹误情况普遍存在。她举了一个例子,一次,她在网上读古籍,发现一句“归来白子季兴”,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白子”是什么意思,后来查找纸本,才发现是“归来白于季兴”,这就很好理解了。

古诗词不适合网络分享吗

如果将这条微博当作一项“古诗词网络阅读调查”的试验,很显然,试验的结果是,参与转发的上千名网友,无一人在网络上认真阅读古诗词。

从发布者到分享者,这么多人甚至连缺字漏句这样的低级错误都没发现,对此,中国王维研究会副会长王志清十分诧异。他认为,这可能有三个原因:

一是他们对古诗词的基础知识缺乏了解。以这八首诗的错误为例,低级错误的辨别相对简单。首先诗词要符合格律。七绝也好七律也好,每句诗都是七个字,少字多字都不可以;七律是八句,多一句少一句都不可以。诗词本身有其独特的语法结构,但语法结构再独特,也是可以理解的。“室小才容膝”,房间太小只能容得下自己的双膝。“财”换成“才”就解释得通。而这句和下一句“墙低仅及肩”是对仗句。“财”改为“才”后,与“仅”才能对得起来。这都是古诗词最基础的知识。至于作者名的错误辨别,有些难度。需要对古代文学史有涉猎才可以。

二是古诗文阅读本身就有难度。与现代文不同,古诗文的字词极其精炼,“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代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大家也都熟悉。加上有的作者喜欢用典故,这都为读者的阅读增加了不小的障碍。读者在阅读某首诗时,觉得看不懂,往往也不会第一时间想到是文本出了错误。

三是古诗词阅读与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产生了冲突。王教授说,古诗词阅读是要静下心来认真对待的,而现代人早已步入网络时代,网络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即刻性与碎片化的阅读,损害了阅读的品质,常让人们的目光流于字表。久而久之,便造成人们思维的惰性,只是被动地去接受讯息而不主动加以思考。不思考当然发现不了错误。

那么,古诗词不适合网络分享吗?王教授认为,当然不是。从阅读习惯上,它的确与网络时代的阅读习惯有冲突,但从内容和形式上,古诗词短小精悍,用字精炼,能让人在短时间内享受到文字之美,十分适合碎片化阅读。

王教授还谈到,在古代,诗词在流传的过程中,出现讹误也是常有的事,但后来者经过版本考订,可以恢复古诗原本的样子。但网络时代,发布者和分享者如果听凭思维惰性,而没有用反思和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在网络间流传的古诗词,那么,这些讹误的古诗便会一直在网络上流传下去,错误下去。

最后,王教授告诉记者,他希望,无论是诗词的发布者还是分享者,在做出发布或分享这个动作之前,最好还是要先审辨清楚,以免让错误再度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