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

这样的“美”真的“美”吗?

近日,一段视频被“晒”到网上:山东济南趵突泉景区,几名女游客摆出统一pose,向趵突泉齐吐“漱口水”,旁边有人负责拍下喷水“精彩瞬间”,随后是一阵大笑声。这种行为最终被景区保安制止。本是为了追求“美”,却破坏了景区“美”,这种对“美”的曲解,折射的是文明素养的缺失。

“文明”体现在细节,体现在你我日常的举手投足间。有人觉得走在路上,闯次红灯,不是什么大事,也有人认为逛公园,从草地上踩过去“无伤大雅”,还有人把平日的“口无遮拦”归结于“习惯”。没有人生活在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倘若不考虑“相善其群”,其后果很可能是文明素质丢了,自己所谓的“美”也没了。

文明,需要自律。许多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往往是在独处时,或在缺少监督的情况下,尽管具体原因不同,但“缺少自律”却是不容忽视的共性所在。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文明美好的环境中,但这样的环境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无数个体主动参与、共同打造。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能只靠“一厢情愿”去衡量,而要以关涉他人的社会公德为“准星”。

文明,离不开他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今年5月起,《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以法规治理不文明行为,受到广大市民支持。“不闯红灯”“文明祭祀”“不私搭乱建”等文明理念渐入人心。“他律”并非只有法规,善意的社会监督,同样是“他律”。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摄像头的互联网、社交媒体时代,不守规则的“代价”在提高,无论是在景区破坏公物,还是在哪里霸座,一旦被晒上网,就不得不面对来自舆论的谴责,毕竟这样的压力没人愿意尝试。正确看待他律,当规则深入人心,他律也能转化为自律。

正如“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每个人都是风景的一部分。只有你我都在心中播下文明的种子,社会才会呈现更多的文明之美。(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