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传家”让理想照进现实
11月21日,新华网发出一条《孝爱女孩带着患病父亲千里之外上大学》的新闻,立即引起网友们的关注。9岁时母亲去世,15岁时父亲瘫痪,这位90后女孩不仅用稚嫩的双肩撑起了一个家,还在困境中刻苦学习考上了大学。“我在哪里,爸爸就在哪里。”带着患病的父亲,女孩从广西走进了千里之外武汉的大学校园。笔者在感叹女孩的懂事之外,更加理解“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的深刻道理。
看看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亲人、同事、朋友,见面后第一件事多半是问孩子的事。孩子入托、孩子在哪所学校、成绩咋样、孩子在哪工作、孩子结婚了没有……无论大小,孩子的话题始终不缺。对比中,如果孩子有一点不妥,家长心中就不免失落。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个性取代了文明,虚荣替代了朴实,人们在面子与里子的纠结中,价值观悄然发生着深刻改变。对传统教育理念和优秀传统文化忘之脑后,一味地追求出人头地,而忽视了重要的家庭教育环节,动摇了教育的根基,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教育轨道。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民族,其中,“耕读传家”的古训赓续千年且一直影响着后人。“读”是指读有用之书,悟做人之道;“耕”是指学生存之技,教为人处世之法。从小培养家的概念,长大才有国的胸怀,修身养心,方能行稳致远,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之人。
身处科技发达的新时代,更是需要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周边所发生的事,用文明风尚涵养家庭教育的基石、播撒希望的种子。“孝爱女孩”的成长故事足以说明一切,因“孝”而发奋读书,因“爱”而勇于担当。我们的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我们的教育要培育“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我们的社会要提倡“干一行爱一行”职业精神和“我奋斗我幸福”的文明风尚。
放眼未来,传承好家风,筑牢家庭教育的篱笆,是让理想照进现实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