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中国民俗文化亮相东盟秘书处,搭建文化互鉴新平台

1

相知者,不以万里为远

2018年6月,新上任的东盟秘书长林玉辉应我团邀请首次到访中国。林系文莱籍华人,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我团精心安排下,林一行专程到访北京民俗博物馆,在那里穿汉服、品茶艺、听古琴。

在随后的半年里,东盟副秘书长黄英俊、副秘书长康富、东盟十国常驻代表以及东盟青年营团员们在访华期间都先后到访北京民俗博物馆。东盟贵宾们为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深深折服,纷纷邀请博物馆的艺术家们到东盟国家进行交流回访,向更多的东盟民众介绍和展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2

东盟各国大使身着汉服在北京民俗博物馆合影

经过近一年的筹备,2019年6月,由近30名民俗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们组成的中国民俗文化代表团到访印尼雅加达,正式开启“中国民俗文化东盟行”活动。他们中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闽南文化研究会、台湾金门大学等从事民俗文化保护和研究的大学教授和专家学者,还有来自北京民俗博物馆等民间机构从事传统插花艺术、香学、茶艺、书法绘画和太极的民俗艺术家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6月17日,汇集各国艺术精品的东盟秘书处艺术画廊座无虚席,背景是李克强总理2018年5月到访东盟秘书处时赠送的中国山水画《黄山迎客松》,前来参加“中国民俗文化东盟行”启动仪式的东盟各国使节、东盟秘书处官员和东盟相关机构代表等济济一堂。

身着古朴典雅的中国传统汉服的中方艺术家们,在画廊入口处摆放了长条桌案,展示香道、茶艺和插花部分作品,引得现场嘉宾纷纷驻足旁观、拍照合影。

3

黄大使在启动仪式上致辞

黄溪连大使在启动仪式上致欢迎辞,他引用习近平主席前不久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演讲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民众逐步积累形成的风俗生活文化,是了解一国历史发展及文明演化的重要窗口。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同属亚洲文明和东方文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双方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享誉世界的灿烂文明,也书写了多样文明交融贯通的宏大诗篇。双方文明之间的这种交流互鉴绵延不绝并历久弥新,在保护主义、孤立主义和“文明冲突论”沉渣泛起的当下,更显弥足珍贵。

4

中国传统茶艺展示

5

中国传统香学展示

林玉辉秘书长和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菲律宾常驻东盟代表诺埃尔大使在随后的致辞中都对黄大使讲话进行积极回应。他们表示,文化是东盟—中国合作的重要支柱之一,双方加强民俗文化交流恰逢其时,有助于进一步孕育与扩大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文化与氛围。相信此次民俗文化活动将为东盟民众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打开一扇窗户,东盟方支持并愿积极推动未来在其他东盟国家举办更多民俗文化交流活动。

中方代表团团长、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世界民俗文化研究所所在遂岩在致辞中表示,民俗文化最能表达一个民族对美好生活的理解,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民俗文化交流是促进民心相通最好的途径和桥梁。建议举办中国—东盟民俗文化论坛,筹建中国—东盟民俗百科和网上博物馆、举办中国—东盟青少年民俗文化夏令营等,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互鉴。遂岩老师还现场泼墨绘就中国传统水墨画《荷香飘万里》赠送给东盟秘书处,寓意中国和东盟国家间的文化相亲源远流长。

6

向东盟秘书处赠画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在雅加达期间,“中国民俗文化东盟行”代表团走进印尼伦敦公共关系学院,与该校200余名师生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俗文化交流与切磋。

该院院长布里塔·佳妮女士在欢迎辞中表示,印尼有一句著名谚语,“没有相知就没有相爱”(Tak kenal maka tak sayang)。只有彼此相知和相互理解,才能有心与心的交流和真正的友谊,中国民俗艺术家的到访将为东盟国家民众了解中国打开一扇新的窗户。中国驻东盟使团蒋勤公参在随后的致辞中也表示,中国先贤有云,“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与印尼谚语有异曲同工之妙,希望双方年轻人增强对各自及彼此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增进双方之间的相识相知。

7

茶艺、插花和香学同台展示

中方代表团随后为师生们表演了太极、茶艺、插花、香学等中国民俗文化艺术。首先上场的是中国武当太极表演者,他身着白色素衣长袍,伴着悠扬的古琴,打出一套飘逸灵动的太极拳,尽显中华传统武术的刚柔相济之美,全场掌声雷动。随后,几位茶艺、香学和插花艺术家集体上场,联袂展示了中国文人泡茶饮茶、制香闻香和传统插花的场景和技艺,呈现出道法自然、和静俭真、天人合一的东方人文之美。

8

武当太极展示

9

印尼传统武术展示

接下来,伦敦公共关系学院学生表演了印尼传统武术“班卡西拉”。班卡西拉武术历史悠久,广泛流行于印尼、马来西亚、文莱等东南亚国家。这种武术格斗风格凌厉迅速,已发展成为备受东南亚人民欢迎的体育项目。学生们的精彩表演引起现场阵阵欢呼声,将整场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当天晚上,中国驻东盟大使黄溪连在官邸举办“中国民俗文化之夜”活动,请民俗文化代表团的艺术家们向参加招待会的东盟国家贵宾们更近距离、更细致地展示中国民俗文化艺术的魅力。

艺术家们结合太极拳、茶艺、香学和插花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阐释文化符号背后蕴藏的中国传统人文理念和家国情怀。东盟贵宾们兴趣盎然,纷纷提问。许多国家大使是第一次见识埋香、切香、穿孔和闻香等香学展示步骤,看得入迷与专注。他们对艺术家们的一招一式都很好奇,特别就中国传统文化对“三”这个数字情有独钟进行了提问,比如为什么闻香需要闻三次,品茶也需要品三次。艺术家则向其介绍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中国道家哲学思想。

10

各国大使观看中国传统香学展示

插花艺术家们将中国传统技法与当地花卉植物相结合,将当地采购和剪折的鲜花和树枝等信手拈来,顺应花枝的自然之势进行简单裁剪摆设,几个步骤就将杂乱无章的素材变成了精美的艺术杰作,“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当得知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源自300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隋唐时期才由中国传入日本后,外宾们对中国插花艺术的悠久历史啧啧称叹。

11

各国大使观看中国传统茶艺展示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在唐宋时期发展至巅峰,后传入日本和朝鲜。此次到访的茶艺艺术家展示的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文人茶。身着中国传统素白汉服的茶艺表演者,动作轻盈优雅,展示了中国茶道选茗、蓄水、置具、烹煮、品茗等各个环节,内涵隽永,茶香悠长,给来宾以美的体验和愉悦享受。

压轴出场的是太极拳。太极文化是享誉世界的中华传统文化符号,集中体现了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人文理念。太极艺术家表演的太极拳法刚柔并济、收放自如,显示出深厚功力,赢得现场阵阵掌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和吸引力。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6月18日,中国民俗文化代表团此次雅加达之行的最后一站——印尼缩影公园客家博物馆。这也是“中国民俗文化东盟行”走进普通民众的一次高密度亮相。

一大早,约300名来宾就将这座仿照客家土楼修造的圆拱行大厅挤得满满当当。其中既有穿着中学生校服的青少年,也有两鬓斑白的老者;既有印尼当地的华人华侨,也有印尼缩影公园各省展馆的代表,还有慕名前来的各国外交官和当地民众。

12

挤得满满当当的客家博物馆大厅

黄溪连大使在致辞中表示,印尼缩影公园汇集了印尼全国各省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是了解和观察印尼民俗文化的万花筒和“一站式”通道,而客家博物馆则是印尼华人发展历史和华人文化的集中体现,在此举办中国—东盟民俗文化活动具有特殊意义。大量海外华人徙居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不仅促进了经济和生产的交流,更推动了文明交流和文化的传播。正是双方千百年来持续不断的人员往来和深入持久的文化交融,成就了中国—东盟关系的和谐友好及双方人民的相知相亲。

13

中国传统舞蹈

14

印尼雅加达面具舞蹈

在具有浓郁巴厘和雅加达风情的迎宾舞蹈之后,中国民俗艺术家们走上舞台,结合舞蹈、音乐和诗朗诵,向观众依次或联袂展示了传统香、茶、花和琴艺。唯美的画面,诗般的意境,似乎把现场观众带入到那个朝代和那个场景,令人陶醉。最后出场的中国武当太极第15代传人的太极拳和太极扇表演展示了炉火纯青的真功夫,引发全场观众热烈掌声。

结语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人文相融,拥有各具特色又相近相通的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东盟行”活动将中国民间文化力量引入东盟国家,通过相互交流、对话与展示,促进双方之间的文明互学互鉴,相互汲取营养、取长补短,实现发展和创新。正如印尼最大英文报纸《雅加达邮报》评论称,民俗艺术家成为中国对东盟的“文化新使者”。我们期待这些新文化使者未来继续为中国和东盟国家搭建沟通的桥梁、友谊的纽带,为新时期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