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李建华:防控疫情要避免道德伤害

防控疫情要避免道德伤害

特约评论员  李建华

近来,由武汉首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目前已进入到了关键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时表示,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总书记接连着重强调“信心”二字,足以说明信心的重要性。这种信心不仅仅来自党中央、来自各级政府、来自医疗战线,更应该来自广大民众,因为这是一场特殊的人民战争。从疫情发生到现在,仅从网络舆情显示和自媒体传播来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呈现众志成城的景象。但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一些不太正常的心理与心态:隐瞒、胆怯、逃避、责备、谩骂、恐慌、嘲弄、冷漠、旁观、甚至幸灾乐祸,等等。大敌当前,如果由于过多的负面情绪,造成严重的道德伤害,就会消解信心、挫伤斗志,干扰防控疫情大局,应当尽量与尽快避免。

道德伤害,就是由于在言语或行为上的失当,给他人或社会造成的一种道德上的“被冒犯感”。道德伤害也许是从个体开始,但如果不加扼制,就会发生“群体性情绪”感染,导致整体性“精神崩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已属不幸,如果我们还彼此进行道德伤害,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留下的创伤是难以治愈的。当下,抗击疫情进入最严峻的时刻,急需避免道德伤害,以形成合力,共度难关。

我们要避免由恶行导致的道德伤害。如在灾难时期,发国难财,垄断物质,抬高物价、制造黑心物品;在救援过程中抢占“救命通道”,不顾他人死活; 在支援过程中,贪污、挪用、滞后灾款;在救治过程中,拒绝救治,让病人走投无路;在救灾公益活动中,把款项挪做他用或中饱私囊;恶意摘下口罩对着医务人员咳嗽与喷气、要挟医务人员,等等。

我们要避免由冷漠导致的道德伤害。在灾难来临时,见死不救,见难不帮;在遇到灾难时,袖手旁观,当看客,幸灾乐祸;还有的甚至使用十分恶毒的语言,如有网民就发贴“宁愿死1000个感染者,也不愿意让科比死”;躲避、辱骂、歧视、甚至殴打疫区人民;还有人在公众平台上展示吃蝙蝠等视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我们要避免由隐瞒真相带来的道德伤害。尽管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但对于灾情还是存在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的问题。公众有权知道实际的灾情,以任何借口隐瞒事实真相、不报、谎报和迟报灾情,贻误防控最佳时机,都是对民众知情权的侵害;还有人隐瞒自己的行程和病情,去过疫区不报告,造成传染扩散。

我们要避免由胆怯带来的道德伤害。在平常的生活中,胆识和勇敢是没有什么道德价值的,但一旦天灾人祸来临,胆识的道德价值就凸现出来。有人因胆怯不敢讲真话,有人因胆怯不敢出来负责任,有人因胆怯而不敢冲到灾难第一线,有人因胆怯而只求自保,有人因胆怯而退却。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真正强大,是看关键时刻是否有有胆有识的人勇敢地站出来。

我们要避免由埋怨而带来的道德伤害。灾害来临,免不了出现这样那样的错乱,有些人不能冷静思考、理性认知、科学判断和合理建议,而是埋三怨四,骂天骂地,四方指责。如果这种负面情绪递增,就会乱上加乱,不但于解决问题无补,反而对他人造成伤害甚至二次伤害。面对灾害,我们不能只当“怨士”,而要当“志士”。

我们要避免由谎言带来的道德伤害。灾难来临,真假信息满天飞,有人不分真假,到处转贴,乱加评论;有人甚至不怀好心,轻信谣言,制造谣言,传播谣言;有人甚至唯恐天下不乱,在信息传播中,夸大事实,添盐加醋,使真相离我们越来越远,最后有可能造成全民恐慌,由恐慌造成社会失序。

  我们要避免由怀疑带来的道德伤害。每逢灾难,人的思维容易走极端,从轻信一切走向怀疑一切,既怀疑官方信息,也怀疑坊间说法;既怀疑科学结论,也不信客观事实,既怀疑经历过的事情,也怀疑将来是否会更好。这种怀疑情绪蔓延,只能动摇信心,瓦解斗志。

我们要避免由自保带来的道德伤害。面对灾难,不是伸出援助之手,而满足于自保。如此次肺炎疫情发生后,有些地方挖路设阻,不许他人进入;有些酒店公开拒绝疫区人民入住;表面上是为了隔离病源,实际上是带离了人心,叫人心寒。非常时期,如果“只扫门前雪”,同时也会增加他人和自己的“瓦上霜”,因为我们是生死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我们要避免由生活日常变化带来的道德伤害。灾难发生后,使得人们处于特殊的危险场景而打破了日常生活秩序,这时必须对生命重要还是生活重要做出选择。总有人承受不了这种“异常”生活,不顾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危险。如在疫情严重的时候,没有特别要紧的事情,还是有人不戴口罩,还是有人聚会、聚餐,无所顾及,害人害己。

我们要避免由角色冲突带来的道德伤害。在大灾大难面前,受害者与幸运者往往不是固定的,一时的幸运者可能转化为受害者。有人自己是幸运者时当看客,而当自己成为受难者时就埋怨、谩骂别人当看客,这种巨大的心理和伦理反差,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道德伤害。

这些灾难境遇中的道德伤害现象虽然是极个别的,有些甚至是无意的,但如果稍不注意,会形成事实上的灰色心理,可能会造成普遍化的精神颓废,成为抗击疫情的不利因素。防控疫情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每个人的参与,灾难面前,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也许我们没有能力或机会直接投入抗击疫情战斗,但从自己的言行上饱含善意和温暖,加油鼓劲,这就是最大的支持,这就是最大的正能量,这就是最大的贡献,这也应该就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坚守的道德底线。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实践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我们期许每个公民,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做一个有良知、有公德、有爱心、有担当的好公民。如果因道德伤害,造成“二次伤害”,远比自然灾难心疼,因为它伤的不是身,而是人心。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中华民族具有历经坎坷和磨难而百战不挠的光荣传统,中国人民在任何大灾大难面前都能团结一心。让我们每个人伸出温暖的双手,尽己所能,用无私的大爱去感动天地、化解灾难,用道德的温情去治愈创伤,迎来美好明天!

者:李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