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肖群忠:《中国道德智慧十五讲》

中国道德智慧十五讲


作者简介:肖群忠,男,汉族,陕西省彬州市人,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伦理学与中国传统伦理研究。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所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孝文化研究》作者(200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称号获得者(2009年)。曾在《哲学研究》《光明日报》《北京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代表作:《孝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01年)。

 

内容简介:如何认识和处理人生观中诸如人性、处世、处己、处人等根本性问题,如何认识和处理义利、公私、理欲、德才等人生价值选择问题,如何继承批判孝、忠、仁、义、礼、智、信这些传统道德的基本要求,这是我们每个入在人生不同阶段都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本书从哲学思想史、伦理学思想史中撷取精华,给出大量知识性信息和实践案例,以为当下的借鉴和启示。

 

目录: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本书系编审委员会

序 论传统道德智慧与现代人生

一 道德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二 智慧与道德智慧及其意义

三 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和学习方法

四 对待传统道德的正确态度

五 加强青年一代的传统美德教育

第一讲 人性论

一 传统人性论思想的历史演变

二 传统人性论的特点与意义

三 传统人性论的影响

第二讲 处世论

一 儒家: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

二 道家:无为、超越与自由

三 儒道的人生进退之道及其影响

第三讲 处己论

一 力(义)命观

二 穷达观

三 荣辱观

四 忧乐观

五 生死观

第四讲 处人论

一 识人知人

二 德善待人

三 人和为贵

第五讲 义利观

一 传统“义利观”的流变

二 传统义利观的价值取向

三 义利:现代社会与人生的首要价值选择

第六讲 公私观

一 公私观的含义与特点

二 公私观的历史演变

三 传统公私观的评价与反思

第七讲 理欲观

一 理欲含义及各种观点

二 儒家以理制欲与导欲论的历史演变

三 传统理欲观的价值与启示

第八讲 德才观

一 传统德才观的几种理论

二 传统德才观批评

三 社会与人生的启示

第九讲 说孝

一 孝之三重含义

二 孝道的伦理精神本质

三 孝道规范系统

四 孝道的历史反思

五 孝道的现代价值 

第十讲 说忠 

一 忠的政治道德观念演变

二 忠的广泛社会伦理意义

三 忠的现代价值

第十一讲 说仁

一 仁的观念的演变

二 “仁爱”精神的道德实质

三 仁德的现代意义

第十二讲 说义

一 义的语义分析

二 义德观念流变

三 义的道德内涵

四 义的精神实质

五 义的现代批判

第十三 讲说礼

一 礼的含义与作用

二 礼的精神实质

三 礼的现代实践

第十四讲 说智

一 传统智德及其特点 

二 传统智德的道德内涵

三 传统智德的当代实践要旨

第十五讲 说信

一 信的含义与演变

二 信的价值与实践原则

三 信的当代价值

结论 道中庸——传统道德智慧的境界与方法

一 中庸:德性的特征、方法与境界

二 经与权:达致中庸的方法论

三 情与理:中庸的实质性选择

四 利与弊:中庸之道的反思批判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