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伦理学与政策”研讨会第二期于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
摘要: 2020年1月12日,“科学、伦理学和政策研讨会”(第二期)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500会议室召开,本期研讨会的主题是“民法典与生命伦理学”。
2020年1月12日,“科学、伦理学和政策研讨会”(第二期)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500会议室召开,本期研讨会的主题是“民法典与生命伦理学”。会议由伦理学基地生命伦理研究所所长邱仁宗教授发起,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办,昆明医科大学医学人文教育与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动物保护研究中心协办,来自法学界、伦理学界、医学界和其他社会各界的代表参与了此次会议的讨论。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王福玲副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生命伦理学研究所所长邱仁宗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曹刚教授致开幕辞。
邱仁宗教授表示,中国民法典的起草与编纂不仅在法律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且对于生命伦理学领域也具有重大意义,因为生命伦理学与一般的伦理学不同的地方在于它要将研究成果落实为规则和规范,甚至是法律条文,因此生命伦理学与法律有着密切的关系,伦理学研究成果或许能够为民法典的编纂和立法工作提供建议和意见。曹刚教授表示,法律与道德在生活本体论上是一致的,二者共享基本的道德理念,美好生活是法律和道德所追求的共同目的。现代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给人类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道德与法律都需要对新问题进行回应,正因此伦理学与法学的交流还应进一步深化,以解决道德难题、实现美好生活。
研讨会分为两个主题:“民法典与生命伦理学”和“中国医疗卫生制度将何去何从”。
第一场“民法典与生命伦理学”由公共卫生治理项目执行主任贾平教授主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石佳友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做主题发言。石教授赞同法律与伦理道德的密切关系,并认为二者都具有实践特质。随后石教授就现实中生物医学、信息科技等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如安乐死、基因编辑、信息泄露等现实问题进行批判性反思,指出民法典的编纂和立法是对这些新问题的积极回应,可以说,民法典涉及到每个人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方方面面。石教授同时指出,在很多具体问题上,如器官捐赠、单身生育权等在立法上也存在着困难和争议,不可否认民法典也具有局限性。随后,与会学者与石佳友教授进行积极互动,就“尊严”、“人格权”、“生命安全”、“知情同意”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公共卫生治理项目执行主任贾平教授具体展示了中国民法典草案中与生命伦理学相关的条款。他首先追溯了世界上民法典的起源和演变,以及民法典在中国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其次,贾平教授特别指出,民法典草案的人格权编对于生命伦理学研究来说息息相关且至关重要。最后,贾平教授对民法典草案中与生命伦理学相关的条款予以简要的解释,并对具体的法规细节予以考究。参会人员对民法典草案中使用相关概念如“死亡”、“人格”等概念进行了深入讨论。
第二场“中国医疗卫生制度将何去何从?”的主题讨论由邱仁宗教授主持。邱教授指出最近“民航医院杀医事件”将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相关问题再次凸显出来。暴力伤医、杀医事件与现行的医疗卫生制度有无关系?医患关系又应该如何处理和维持?如何摆正政府和市场在医疗事业中的角色?这是此次研讨会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院校的师生积极参与讨论。与会嘉宾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维度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对诸如医患矛盾的根源在哪里?如何缓解医患矛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激烈的讨论,并对改进中国医疗卫生制度提出建设性意见。本次研讨会在参会人员的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
责任编辑:中国伦理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