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命伦理学论坛(第2期)成功召开
摘要: 2018年4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北京生命伦理学论坛(第2期)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500会议室举行。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疾控中心妇幼中心、健康报、中国人民大学 等近30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北京生命伦理学论坛(第2期)成功召开
2018年4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北京生命伦理学论坛(第2期)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500会议室举行。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疾控中心妇幼中心、健康报、中国人民大学 等近30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此次论坛的第一个环节是聘请翟晓梅教授为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生命伦理学研究所研究员仪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刘晓力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葛晨虹教授为此次论坛致辞,她充分肯定了生命伦理学研究所目前开展的活动和取得的成绩,并对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生命伦理学研究所所长邱仁宗研究员的辛勤付出和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翟晓梅教授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研究所在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这一平台上积聚优势力量,推动生命伦理学在中国的发展。随后,邱仁宗研究员在致辞中强调了生命伦理学研究注重实践的特点,并对葛晨虹教授和刘晓力教授的支持表示感谢。致辞结束后,葛晨虹教授为翟晓梅教授颁发聘书。
论坛第二个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王福玲副教授主持,翟晓梅教授做了关于“器官捐献的伦理问题与对策”的学术报告。翟晓梅教授指出,在实践研究中,基础理论也非常重要,概念清晰、论证合理是研究的前提。翟教授从“脑死亡VS人死亡:概念问题”、“脑死亡概念VS器官移植技术:关系问题”、“WHO关于器官移植的指导原则及注释”、“器官捐献的经济激励策略:伦理学争论”和“协调员培训策略”五个方面进行讲授。报告中,翟教授重点强调了死亡是一个事实,而非可以任意去界定的概念;脑死亡概念和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是相互独立进行的;以及在如何能够增加供体数量、鼓励器官捐献问题上区分活体捐献和死后捐献的必要性。
论坛第三个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王福玲副教授主持,中国疾控中心妇幼中心研究员白晶博士做关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的管理和伦理问题”的学术报告。白晶博士在介绍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现状后 ,通过分享实践层面的一些真实案例,对技术所带来的问题进行了伦理反思。与会专家和学生就医疗机构是否应该在为患者提供辅助生殖技术时考虑年龄限制问题展开讨论。在不孕不育的问题上,学者们一致认为,相关机构不仅应该注重如何治疗的问题,更应该关注如何预防的问题。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