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合力助老年人跨过“数字鸿沟”
摘要: “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移动互联网时代,生活越来越便捷。据中央网信办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超过9亿,但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6.7%。这意味着,有相当数量的老年人没能及时搭上网络快车。在子女工作忙、学习能力下降、担心上当受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感受到扫码难、就医难、支付难、办事难,对社会产生严重的脱节感、失落感。
全社会通力合作帮助老年人跨过“数字鸿沟”,是社会发展应尽之责,也是时代进步题中之义。
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公共服务方面,应对“慢性者”多一些善意与包容。政府要借助“新基建”战略的实施,为老年人提供互联网接入机会,激发他们对新技术的需求。行业和窗口应对无法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开设“无码绿色通道”,保留现金支付及人工服务渠道,或提供其他替代性的办法,给予老年人充足的选择和适应空间。同时,相关部门可以对老年人进行公益性培训,通过进社区、进养老院等形式,手把手教老人们使用智能手机,使其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互联网平台应积极参与有质量、有温度的智能产品适老化改造,开发符合老年人使用特点的大屏幕、大音量手机和大字体、简易化的操作系统,提供包括学习课堂、在线诊疗等满足老年人需求的专业化产品,各类App在打造青少年版的同时,也应适时推出诸如“关怀模式”“长辈模式”的服务应用。
帮老年人填平“数字鸿沟”,家庭的作用无可替代。子女应当重视对父母的“数字反哺”,多鼓励和帮助父母学习视频聊天、浏览文章、发送定位等功能,使老年人能体会到数字化生活的乐趣,进而帮助老一代进入到新生代的信息场景。这不仅需要技术层面上的指导与辅助,更需要用真情和耐心给老人更多慰藉,帮助他们赶上时代步伐。
“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对老年人的态度,体现着我们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既考验着治理的精度,更映照着社会的温度。面对数字化浪潮给“银发族”带来的烦恼,需要政府、社会与家庭共同努力,给予暖心的帮助和支持,才可以逐步帮助老年群体适应数字化生活。
责任编辑:武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