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正确公众认知 涵养良好国民心态
摘要: 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 涵养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 从深层次引导和构建良好的国民心态。
近日,一些以“XX国华商太难了!”“XX为何渴望回归中国?”为题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在国内外引起关注,甚至引发外交争议。对此,微信平台方面称已对“渴望回归中国”类违规文章进行了删除和封号处理。再早前,也有个别国人以“荣升第一”来描述国外疫情,打出“庆祝”美国和日本暴发疫情的广告等。这些言行,打着“爱国”的旗号博眼球、赚流量,借疫情消费民族情感,也损害了国家形象。
删帖封号易,消除根源难。拿一些历史上与中国文化相近或曾在近代史上对中国造成伤害的国家和地区做文章,是一些“爽文”“爽事”的共同点,这样的内容反而引来一些人的跟风和转发。当人们呼吁“病态的自媒体该治了”的时候,更需要监管部门、媒体自身、广大受众共同努力,从深层次引导和构建良好的国民心态。
狭隘的、偏颇的言行,既迷失了自己,又误导了大众,最终使爱国主义变了味、走了样,也将使国际社会对中国人的爱国情怀产生误解。《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涵养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做到自尊自信、理性平和”。良好的国民心态,应是记住历史而不泄私愤,不忘苦难而保持乐观,理性倾听而独立思考,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中积极进取,在开放包容中自信从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许多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国际友人向中国伸以援手,中国也及时向世界分享防控和治疗经验,在自身防控任务仍然艰巨的情况下,向国际社会提供了力所能及的防疫物资,在危难时刻体现了大国担当。当约翰·拉贝的后人紧急向中国求助抗疫药品时,南京迅速筹措物资运抵柏林,感恩拉贝先生在80多年前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人道主义善举。良好的国民心态,就是“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以实际行动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互联网媒体在国民心态构建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旗帜鲜明地批驳错误言论,并及时对其封禁取缔。教育引导自媒体加强自律,把心思花在提高内容质量上来,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根除“唯流量”的逐利思维。广大受众也应提高辨别力,增强理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哗众取宠的“标题党”带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疫情期间,我们与世界人民守望相助,疫情过后,我们仍坚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把涵养良好的国民心态作为一门长期的必修课,讲原则、有胸襟、守底线,努力在国际社会展现大国公民的良好形象,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行稳致远。
转载自光明网-时评频道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