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娃就诊8小时无人理,科室协调就这么难?
摘要: 在事情被曝光后,当地卫健局迅速介入调查,并采取了一系列追责措施,其中包括辞退急诊科两名值班医生,对急诊科主任给予行政处罚,罚款、通报,以及严肃追责涉事医院领导层等措施。
一则“2岁娃被撞就诊8小时无人理”的新闻蹿上微博热搜。
据新京报报道,8月3日晚,吉林榆树市李女士两岁的孩子不慎被车碰撞,导致头部、面部和腿部擦伤。孩子于当日19时许被带到榆树市人民医院,并被做了腿部CT检查后,李女士4日凌晨3时许赶到医院,看到孩子身上伤口没有被处理,担心感染,请急诊科值班医生为孩子进行伤口处理。
之后,她遭到6次推诿:先是被告知要去六楼神经外科门诊,因为急诊科“没有纱布和消毒水”;来到六楼门诊时,被告知“不接待急诊的”,要去找急诊科。就这样,她往返奔波3趟都没能为孩子处理伤口。她为此表达不满,并录制了视频。凌晨4时许,医生才终于在六楼门诊给孩子完成了伤口处理。
从孩子到达医院,到伤口被处理,历时8个多小时之久,在此期间,家长遭受多少冷眼,心理积聚了多少委曲,恐非亲身经历难以体验。
该事件中,就算“没有纱布和消毒水”,涉事急诊科医生也有办法把事件处理好。比如,可请人到其他科室借,或者打电话到医院总值班室,通过协调沟通解决该问题。再如,假如他认为孩子的伤口复杂,自己没有把握处理好,可以请外科会诊,由外科医生操作,根据会诊制度,外科医生需限时到场。
医院虽然分为很多科室,但医院是个整体。由于诊疗涉及多个环节,科室与科室、医生与医生之间,难免需要协调和配合。在制度健全的医院,医生之间的默契配合,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方便,还能大幅提升诊疗质量。比如,当影像医生发现患者体内的包块需要切除时,若能请外科医生来看看包块的形态与位置,就会让外科医生第一时间形成直观印象,这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十分有利。
相反,假如科室和医生之间不愿意多沟通,都自顾自地闷声做事,就会像这起事件中表现的一样,患者成为双方之间的传话筒,甚至成为被踢来踢去的皮球,患者的就医体验十分糟糕不说,还可能贻误诊疗时机。在这起事件当中,假如急诊科医生和神经外科门诊医生之间有简单的电话沟通,就不至于出现患儿被推诿6次的现象。
让人担心的是,这次事件或许并非极端个案,而是挺普遍的现象。放眼医疗系统,患者反复在科室之间跑来跑去,但所办之事只需医生一个电话就能搞定的情况很常见。在有些医院里,有的科室之间“老死不相打交道”。
在事情被曝光后,当地卫健局迅速介入调查,并采取了一系列追责措施,其中包括辞退急诊科两名值班医生,对急诊科主任给予行政处罚,罚款、通报,以及严肃追责涉事医院领导层等措施。当地的介入速度之快、追责之彻底值得肯定。
涉事医院相关人员的的冰冷态度和拖延作风,无疑应该被追责。而医院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包括医生之间的协调不足、医院纠错机制不健全等,也值得反思。
科室“闷声踢皮球”、患者成为医生的传话筒,这类糟糕的人文氛围,对优化诊疗流程和提高诊疗效率十分不利,首先应得到整治。因此,当地在追责之外,也应对此精准施策,将这作为推动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一个小切口。
□罗志华(医生) 原载于新京报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