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伦理在线 评论

彻底斩断竞赛与升学挂钩利益链

2021-04-05 01:05 四川文明网 斯涵涵

摘要: 焦虑的家长们则要树立理性的教育观,保持因材施教、理性培训的清醒头脑,克服浮躁、功利、盲目跟风的心理,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帮助孩子全面发展。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3月3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将严格执行招生政策,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坚决斩断这种利益链。任何竞赛项目包括获奖成绩,均不得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4月1日《北京青年报》)

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多次出台“禁赛令”,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校外培训、社会竞赛乱象的整治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毋庸讳言,由于受利益驱动,各类面向中小学生的社会竞赛依然屡禁不止。

中小学招生入学与社会竞赛紧密挂钩,最中校外培训机构的下怀——不仅可以借此赚得盆满钵满,还可以增加知名度,大打广告,推销培训课程,更可以吸引更多的资本、机构投资,为下一步圈钱牟利打下基础。名校则可以利用社会竞赛进行“掐尖”,挑选“好生源”,以便在激烈的“应试教育大赛”中拔得头筹。而社会竞赛主办方则是为了追求利益,向学生、学校收取竞赛方面的工本费、活动费、报名费等,甚至于花钱报名就能得奖。

正因学校有“掐尖”需求,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争相把竞赛获奖作为进入好学校、占据优质教育资源的“敲门砖”,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各种培训,“鸡娃”成为家长们的流行病。

故而,此次教育部再次重申,严格执行招生政策,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是斩断竞赛利益链、破解民生难题的进一步发力之举,赢得了老百姓的点赞。同时也要看到,尽管教育部三令五申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但在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高筛选的升学机制与错误的教育观念相互作用下,“补课经济”仍然火热,竞赛利益链仍然盘根错节。因此,让中小学招生入学与社会竞赛脱钩,还需要多方努力、综合施策。

政府部门要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严格治理的原则,落实教育法规,综合运用经济、法治、行政办法,加强竞赛项目管理,对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教材教案、资金管理、营销方式、教师资质等全方位进行严格监管,强化学校的育人主阵地作用,堵住中小学违规招生的漏洞,斩断校外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招生的关联,切断圈钱谋财的竞赛利益链。将那些没有多大价值,存在过度逐利倾向,甚至弄虚作假的社会竞赛清理掉。

校外培训机构要摒弃唯利是图的经营理念,提升教育责任、守法经营,合规运作,不能任由滚滚利欲淹没了教育的目标。学校则要改变办学思路,加大教育投入,坚持教育初心,提高课堂教学、课后服务的质量,用实际行动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用公平、公正的优质教育化解孩子们被“鸡娃”的种种压力。

焦虑的家长们则要树立理性的教育观,保持因材施教、理性培训的清醒头脑,克服浮躁、功利、盲目跟风的心理,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帮助孩子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斯涵涵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