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伦理在线 评论

分类在“指尖” 文明存“心间”

2020-07-13 11:55 淮北文明网 龙涧

摘要: 分类投放是生活垃圾分类的源头,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至关重要

北京东城建国门街道垃圾分类第三个“21天”习惯养成日。这个21天,建国门街道持续深入推进地区垃圾分类工作,在巩固前两个习惯养成日的基础上,力争促使居民,从源头分类到分类投放各个环节正确有效,辖区居民主动自主分类投放的习惯,逐渐养成。(7月7日 北京东城文明网)

年初突袭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至今仍在全球范围滋生蔓延、余波未尽。我们从疫情中可以反思到的,除了加强个人防护、养成更好的卫生习惯外,或许更多人会认识到,我们应更加敬畏自然,必须转变过去那种向自然索取无度的生活方式。而垃圾分类,无疑是我们走出的力所能及而又意义重大的第一步。

垃圾分类,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每个家庭每时每刻都在制造着“垃圾”:厨余垃圾、购物的塑料袋、快递的包装盒……垃圾如果混放处理,不进行科学分类,会造成资源浪费,更破坏我们生存的环境。分类投放处理,不仅有利于垃圾回收“变废为宝”,实现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更是环境治理的新变革、生态文明的新进步。

要广为宣传增共识。通过新闻媒体等多种宣传途径,加大对“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知识普及,消除居民怕麻烦、图方便的心理,让每个居民都能正确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使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人心。

要流程完备促成效。垃圾分类后的衔接工作必不可少,有关部门应细化垃圾分类的工作流程,既把好前道分类“关口”,更注重后期终端处理,建立有效督查系统,垃圾回收车应分类装载不同种类的垃圾,确保垃圾分类流程“从一而终”。

要积极参与聚合力。分类投放是生活垃圾分类的源头,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至关重要。每位居民都要从自身做起,积极争做垃圾分类的“指导员”“宣传员”,主动深入单位、社区、校园等,点对点地示范并推广垃圾分类工作,带动身边更多群众做垃圾分类的参与者、贡献者。

垃圾分类并非一蹴而就,贵在久久为功。把疫情之“危”变为生态文明建设之“机”,垃圾分类或许只是一小步,却是化危为机、勇于行动的一步。人人践言践行,才能把垃圾分类落实到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才能切实提升社会整体环保水平和环境质量,使垃圾分类真正成为新时尚新潮流。

责任编辑:龙涧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