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伦理在线 书籍

李德顺:《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第三版)

2019-10-08 07:43 刘武阳

摘要: 本书运用马克思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于学科的高度,就价值现象的本质、发生和存在的基础,价值意识表现形式和现实实践形态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探讨,并经过分析论证,对价值的本质和特性、价值分类及其方法、各种具体的价值类型、价值意识与价值观念、评价与评价标准、社会评价科学化的可能性与方法论原则、价值与真理的关系等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当代价值观念变革和文明冲突等重大问题,做出了自己的理论表述,使之具有较清晰的面貌和逻辑,从而确立了一个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哲学研究框架。

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第3版)

作者简介:

李德顺,1945年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价值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行为法研究会学术委员。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是哲学原理改革和发展研究、价值论和价值观念研究、当代文化研究等。主要作品有:《伟大的认识工具》《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价值新论》《选择的自我──一个哲学家眼中的人生》《公民道德读本》《立言录──李德顺哲学文选》《话语的圈套──李德顺短论杂文选》《家园--文化建设论纲》《价值论原理》《生命的价值》《邓小平的人民主体价值观思想研究》《新价值论》《道德价值论》《与改革同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理路之思》《哲学概论》《走向民主法治》《走近哲学》《我们时代的人文精神》等;发表论文数百篇,已出版论文集。主编《价值论译丛》《价值学大词典》《人生价值丛书》《实践价值丛书》《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研究》等;部分作品曾获北京市和教育部优秀社科成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吴玉章奖等。

内容简介: 

哲学价值论是正式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存在论、意识论相并列的哲学基础理论分支,一向由西方哲学家特别是新康德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等所探讨,长期缺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阐述。本书属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自主创新的一项成果。

本书运用马克思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于学科的高度,就价值现象的本质、发生和存在的基础,价值意识表现形式和现实实践形态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探讨,并经过分析论证,对价值的本质和特性、价值分类及其方法、各种具体的价值类型、价值意识与价值观念、评价与评价标准、社会评价科学化的可能性与方法论原则、价值与真理的关系等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当代价值观念变革和文明冲突等重大问题,做出了自己的理论表述,使之具有较清晰的面貌和逻辑,从而确立了一个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哲学研究框架。

目录:

导论:价值问题与哲学

一、“价值”问题的哲学地位

二、价值问题与思想史

三、价值论与马克思哲学

四、价值研究的视角和意义

第一篇价值的存在论研究

篇题释义

第一章价值的基础

一、关于价值存在的不同理解

二、作为关系范畴的主体与客体

三、主体性:人的对象性权利与责任

四、客体性:对象的性质和意义

五、主客体之间的双向作用

第二章价值的本性

一、人类的“两个尺度”与价值、真理

马克思的“两个尺度”思想

“价值”的定义

重新理解“真理”的意义

二、价值因主体而异的本性

价值的个体性和多元化

价值的多维性和全面性

价值的时效性和历时态

三、讨论:价值的“客观性”问题

第三章价值的类型

一、划分价值类型的方法

二、几种基本的价值类型

目的价值和手段价值

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人类理想境界:真、善、美

三、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含义辨析

人的社会价值:贡献与享用

人的自我价值:自主与担当

“残疾人的价值”与人道主义

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第3版)目录第二篇价值的意识论研究

篇题释义

第四章人的价值意识

一、价值意识与非价值意识

“态度”与知识

价值意识的社会形式

价值意识的精神形式

二、价值心理

欲望、愿望、动机

兴趣、趣味

情绪、情感

意志

三、价值观念

信念、信仰、理想是价值观念的特有形式

价值观念的基本构成

价值观念的特性

价值观念的“评价标准”功能

第五章评价、认知与反映

一、评价与认知的区别

二、评价所把握的对象:价值事实

什么是“价值事实”?

作为一种主体性事实的价值

讨论:“价值事实”观念的意义

三、评价论与反映论

传统反映论的局限

“反映”的多维化

第六章评价标准与价值标准

一、评价标准与“标准的标准”

在评价标准的背后

价值标准与主体存在的同一

讨论:评价标准的“真假”之分

二、评价标准与实践标准

实践是“检验标准”的最高形式

讨论:评价逻辑的“大前提问题”

三、评价标准的内在矛盾

第七章社会评价

一、社会评价的结构

社会评价的对象与主体

社会评价的公共性标准

二、社会评价能否合理化

讨论:社会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社会评价合理化的方法论原则

第三篇价值的实践论研究

篇题释义

第八章价值、真理与实践

一、人类活动的两大原则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

两大原则的矛盾及其意义

价值与真理统一的条件

二、两大原则在实践中的统一

价值与真理的互容互渗

价值与真理的互引互化

价值与真理统一的实践验证

讨论:能否从“是”推出“应该”?

三、价值原则与实用主义

作为价值哲学的实用主义

真理与“有用”的两种联结

第九章历史与价值

一、价值论的社会历史观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历史真理论与历史价值论

人的价值活动与社会历史规律

作为历史价值观的人民主体论

二、社会主义观的反思与超越

社会主义的历史反思

新社会主义观的思维方式

三、人的前景:解放与自由

自由的“实然”与“应然”

人的全面性的自我生成

第十章价值冲突与当代文明

一、“人类中心”与“环境价值”

应该否定“人类中心”吗?

“环境价值”的社会意义

二、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

什么是“科学的价值”?

走向理性化的人文精神

三、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

两种思维方式的对立

超越“两极对立”的文化出路

讨论:怎样看待“普世价值”?

简短结语

参考书目

第2版后记

第3版后记

责任编辑: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