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伦理在线 书籍

郦平:《功能实践与道德生活的可能性(杜威伦理思想研究)》

2019-10-09 06:35 刘武阳

摘要: 《功能实践与道德生活的可能性(杜威伦理思想研究)》以“实践”概念为主线,通过研 究 杜威对功能实践的哲学解说,指出了功能实 践与道德生活的可能性,诠释了杜威所开拓 的这条将自然满足和道德之善、技术性实践 与道德性实践相结合的道德哲学之路在现实 生活中把人的道德性成长推向了前进。这既 有助于消解现代高技术不道德现象,也有助 于提升个体的实践品格及道德素养,为人们 展现了成于人之特殊功能实践的道德哲学对 人获得好生活的可能图景。

功能实践与道德生活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

郦平,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现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从事伦理学基本理论、西方伦理思想、实用主义哲学研究。在《哲学动态》《道德与文明》《求索》《中州学刊》《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杜威功能实践学说的伦理意蕴及当代价值研究”,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

内容简介: 

《功能实践与道德生活的可能性(杜 威伦理思想研究)》以“实践”概念为主线,通过研 究 杜威对功能实践的哲学解说,指出了功能实 践与道德生活的可能性,诠释了杜威所开拓 的这条将自然满足和道德之善、技术性实践 与道德性实践相结合的道德哲学之路在现实 生活中把人的道德性成长推向了前进。这既 有助于消解现代高技术不道德现象,也有助 于提升个体的实践品格及道德素养,为人们 展现了成于人之特殊功能实践的道德哲学对 人获得好生活的可能图景。

目录:

序言

前言

引言  实践与功能实践

一  作为道德意义层面的实践

二  作为技术意义层面的实践

三  为何研究杜威的功能实践

第一章  实践观念的理论渊源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学说

一  实践的性质

二  实践蕴含的双重善

三  实践与德性

第二节  康德与黑格尔的实践学说

一  康德对实践的理解

二  黑格尔对实践的解说

三  实践概念的变革

第三节  皮尔斯与詹姆斯的实践观念

一  皮尔斯对实践的解说

二  詹姆斯对实践的阐释

三  实践概念与实用学说

第二章  实践观念之重构的必要性

第一节  现实存在的实践难题

一  实践观念之重构的外在因素

二  实践观念之重构的内在要求

三  现代道德哲学的新使命

第二节  先前实践观念之困境

一  实践的不确定性与可连续性相分离

二  道德地实践与技术地实践相分离

三  实践的手段善与目的善相分离

第三节  实践观的生成论转向

一  从恒定目的转向生成目的

二  从既往经验转向生活经验

三  从终极至善转向功能实践

第三章  实践观念与功能实践

第一节  实践观念之重构的三种意蕴

一  实践的观念层面

二  实践的道德层面

三  实践的技术层面

第二节  作为特定活动的功能实践

一  功能实践的内涵

二  功能实践与个体性的实现

三  功能实践与共同体的实现

第三节  功能实践与善的实现

一  作为特定功能之实践的善

二  作为个体善之实现的自由

三  作为公共善之实现的道义

第四章  功能实践与道德理论世界

第一节  功能实践与道德观念的改造

一  从终极的善转向具体的善

二  从道德理论转向道德实践

三  从习俗道德走向反思道德

第二节  功能实践对道德理论的诉求

一  以自然满足为基点的效用主义之局限

二  以道德之善为基点的道义论之局限

三  功能实践论之建构

第三节  功能实践与一般活动的善

一  更好与更坏

二  目的善与手段善

三  个体善与公共善

第四节  功能实践与经济技术的善

一  从自由与道义的视角看

二  从目的与责任的视角看

三  从道德地实践与技术地实践视角看

四  从目的定位与结果评价的视角看

五  作为合理的经济技术性实践

第五章  功能实践与道德生活世界

第一节  功能实践与道德生活

一  实践活动的道德性

二  实践与道德的生成

三  功能实践与道德生长

第二节  功能实践与道德教育

一  实践与教育的本质

二  实践兴趣与道德训练

三  实践经验与道德思维

第三节  功能实践之方法

一  道德情境与探究

二  道德判断与选择

三  道德检验与评价

第六章  功能实践的理论优势与困境

第一节  功能实践的理论优势

一  对伦理学学说的影响

二  对道德教育观念的影响

三  对自我德性成长的影响

第二节  功能实践的现实困境

一  实践自身存在的有限性

二  兴趣作为功能实践的有限性

三  外在善对获得好生活的有限性

第三节  功能实践的可能出路

一  实践范式的转变

二  实践价值的转换

三  实践目的的转向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责任编辑: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