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要激发内生动力
摘要: 当前,我国乡村振兴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一些地方的农民主体意识不强,内生动力不足,靠自己的双手促进振兴的信心和决心不够。推动乡村振兴,首先和关键是把农民的内生动力充分激发出来,使他们充满主人翁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变“要我振兴”为“我要振兴”,有信心、有决心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
从去年开始,霞浦县松港街道长沙村实施“文化脱贫工程”,邀请大学美术老师驻村开展油画公益教学培训。此后这里又陆续成立了福建音乐推广协会乡村音乐传习所、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教学实践基地、霞浦摄影创作基地等,引来大批文化名家和游客。迄今,仅村民油画创作这一项就增收10万元以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农民是农村的主人。乡村振兴,农民起主体作用,是主要实践者和主要受益者。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一些地方的农民主体意识不强,内生动力不足,靠自己的双手促进振兴的信心和决心不够,“政府干、村民看”的现象还存在。这样,即使在政府和干部的努力下,在一些乡村消除了绝对贫困,打下了产业发展的基础,改善了生态和人居环境,但由于缺乏农民持续和积极地参与、融入、推动,一时取得的成效也可能慢慢消失。比如,有的地方政府为乡村引进一个有前景的水果种植项目,一些农民却不愿下功夫精心养护,水果品质难以保障,无法打进中高端市场,产品销售也被动依赖干部,这个好项目最终失败。
推动乡村振兴,首先和关键是把农民的内生动力充分激发出来,使他们充满主人翁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变“要我振兴”为“我要振兴”,有信心、有决心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在霞浦长沙村,农民们通过学习、销售油画改善了生活、改变了环境,亲身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推动家乡振兴的信心倍增。这种通过文化建设唤醒农民主体意识、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的事例,在浙江也有不少。今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的师生来到宁海县葛家村,开展“艺术家驻村”试验。师生们指导村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把原来脏乱的村庄改造成充满乡土味和艺术味的地方。当地涌现了上百名“乡村艺术家”,昔日发展滞后的葛家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艺术村,引来大量游客。通过艺术实践,村民的“精气神”大增,开始热心于集体事务,村民之间也由于合作改造村庄等,关系变得更和睦了。
长沙村和葛家村的实践证明,农民有意愿、有能力通过自身的行动推动乡村振兴。只是在一些乡村,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潜能没有被激发出来。当然,各地推动乡村振兴可以有不同的途径,不一定都要开展艺术教育。只要我们找准切入点,因地制宜,尊重农民的意愿,努力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农民认识、发掘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们就会焕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如此,乡村振兴大有希望。(黄琳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