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伦理在线 实践

道德让网络空间更清朗

2019-11-05 11:28

摘要: 推动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就要走网上群众路线,做网上群众工作。广大网民要增强诚信意识、守法意识、规矩意识,自觉规范网上行为,不做有损网络文明、有悖网络道德的事,自觉抵制网上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让正确的道德取向成为网络空间的主流,做文明网民,倡文明表达,创文明环境。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当中提出,要“抓好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强调要“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培养文明自律网络行为;丰富网上道德实践;营造良好网络道德环境。”这是《纲要》的一大亮点,也是道德建设的一大重点,体现了道德建设的时代特色和时代要求,为我们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当今世界,信息化是鲜明的时代特征。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突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网络是把“双刃剑”。由于网络的低门槛进入和自主、开放、匿名等特性,互联网上信息内容纷繁复杂、良莠不齐。传言、谣言等不实信息,色情、暴力等低俗内容,围攻、谩骂等极端手法,网络诈骗、网络推手等违法行为充斥网络。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要求抓好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整治网络不文明现象、净化网络环境的呼声十分强烈,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的愿望更加迫切。

奏强音,推动道德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时代的主旋律,也是道德建设的最强音。相关部门要树立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大力弘扬这一时代的主旋律,奏响这一时代最强音。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网上正面宣传,加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网上宣传格局。通过加强正面宣传,奏响时代强音,让网络成为道德建设的崭新平台。

除杂音,推动道德建设。目前,网络上庞杂海量的信息内容、纷繁复杂的文化生态、多元多样的思潮纷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改变着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的生态环境。网络欺诈、造谣、诽谤、谩骂、歧视、色情、低俗等内容,成为网络杂音,成为网络道德建设的毒瘤,威胁到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影响到社会稳定,也对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带来冲击。尤其是目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加大力量投入,加强依法管理,及时去除“杂音”“噪音”,管好管实网络内容,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确保网络可管可控。

听民音,推动道德建设。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让这个家园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责任。今天,数字经济的发展前所未有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网络治理“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参与者”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推动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就要走网上群众路线,做网上群众工作。通过网络问政、网上典型宣传,寓教于情、寓教于理、寓教于乐,听民音、顺民意、纳民情、解民忧,增强网络传播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网络媒体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依法办网、文明办网、诚信办网;广大网民要增强诚信意识、守法意识、规矩意识,自觉规范网上行为,不做有损网络文明、有悖网络道德的事,自觉抵制网上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让正确的道德取向成为网络空间的主流,做文明网民,倡文明表达,创文明环境。

抓好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织密保护人民群众网络安全的“防护网”,已成时代之需、现实呼唤。每个网民都要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上网、依法办网、依法管网、依法治网,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让中国互联网的道德空间更加清朗。

责任编辑: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