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伦理在线 学术

郭琳琳 :战胜疫情,“信任”是最大的力量

2020-03-19 05:05 http://ethics.ruc.edu.cn/ 张伟东

摘要: 进一步提高社会信任水平, 加强宣传提高公民信息素养 非常时期社会信任度之所以低, 加强社会建设提高社会 治理水平 40多年改革开放

在此次新冠肺炎流行过程中,谣言满天飞的根源是社会信任不足。社会信任分为横向信任和纵向信任两大类。首先是横向信任不足,由此出现很多不该有的“硬核”措施。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所推动的社会转型尚未完成,陌生人社会的信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新小区里的邻居大多相互不认识或者只是脸熟,信任度严重不足,加上个别人刻意隐瞒病情或者接触史,也使得居民防范意识无形中提升。    第二是纵向信任不足。这主要是由于武汉的行政体系在疫情初期反应较慢,医疗救济体系应对措施不足,生活物资保障不足,人们日常生活秩序受到很大影响导致的。这种不信任蔓延到全国,转化为歧视,如歧视湖北人、外地人、患者家庭等。    

从短期而言,解决公众在新冠肺炎期间的信任不足,首先要从重建纵向制度信任着手。其中一个最快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调整干部,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改变公众的信任预期,提高对制度的信任度,也可以借此强化横向人际信任,实现两者良性互动。湖北和武汉主要领导调整后,湖北全力救治患者,提高收治能力,全面排查四类人员,加强人员甄别和分类救治,兼顾抗疫和其他重症治疗,加上全国各地医疗资源、生活资源和各种慈善力量源源不断支援,抗疫形势为之一变,公众之间的横向信任也迅速提高。    

从长期来看,不仅是应对新冠肺炎,还包括今后可能遇到的其他重要自然灾害,在事先加强社会信任机制建设有助于有序高效地应对灾情,降低社会互助成本和经济损失。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中国信任机制建设。         

第一,加强社会建设提高社会  治理水平      4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经济发展相联系的社会建设,包括社区治理、社会救济、应急救灾等,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政府需要通过加强社会建设,将取信于民、维护政府公信力作为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      

第二,加强公民权利义务观教育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不仅享有各种权利,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信任也是一种义务和责任。政府可以鼓励公民参与有关救灾的社会公益或义务活动,在社会参与性活动中正面了解疫情,体谅相关人员的实际生活状态和被歧视的困境,培养社会公德,以更加理性、宽容的心态对待其他社会成员。       

第三,加强宣传提高公民信息素养      非常时期社会信任度之所以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疫情宣传不够。不仅是政府透明度不够,媒体对疫情防范的宣传最初也存在较大的偏差,导致民众的信息量不足,判断和行为难免有所偏差。因此,只有继续加强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特别是关于“新冠肺炎病毒”传播路径和传染概率的宣传,并提高公民的信息素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四,加强立法和执法,提高制度  信任水平      人际信任度低的主要原因是制度保障不足,对失信者追责不够。在提高社会信任度问题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立法和强化执法,特别是应急时期的一些非常规的立法措施,不仅可以通过改变人们的态度来改变其行为,还可以反过来通过改变行为来改变态度,进一步提高社会信任水平。

责任编辑:张伟东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